中国文化的理想-九游会体育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4-10-17 09:33|栏目: 综合类 |浏览次数:

中国文化的理想

原载:《南风窗》2024年第21期 作者:郭

 

民族在复兴,文明亦必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辉煌璀璨,博大精深,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由传统文化的血脉和基因所定性。然而我们的学习与践行,时刻不能忘记“优秀”二字。否则,其结果可能是传统文化的庸俗化、鸡汤化、玄虚化、任意化、封建迷信化,归根到底可能变成利益化和反现代化。这是过去的经验所证明过的。

为了防止掉入以上各种“化”的泥淖乃至陷阱,就必须把握住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学习与实践均应在这核心精神的提纲挈领之下展开。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呢?

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理想。

殷周之变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定型,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朝灭亡、周朝兴起,最重要的变化是把鬼神从政治合法性的决定力量转变为一种仪式性力量,政治开始世俗化,而且再也没有回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依然存在,但决定性的力量是人民,人民代表着天。人民来评判政治,使用的就是世俗标准,那就是政治的道德性。此后的朝代循环,都被概括为“有道”代替“无道”。道就是道德,政治应该有道德。

其次,它是一种社会理想。

孔子整理了周朝典章制度,推崇礼治,并且从中提取出道德精神--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式将之确立为政治与社会的共同规范。“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追溯远古政治治理和社会结合的原则,像今人为黑白照片后期上色一样,为它们添加了抽象出来的道德色彩。道德原则需要共同维护。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因此儒家摆脱了当时无处不在的阶级禁锢,把哲学起点推向“人”这样一种无差别的状态(与罗尔斯讨论正义的起点“无知之幕”有相似之处),认为人性本身就是道德的,所以道德人人可欲。教化引导,人人向善,人人相善,那么理想的社会局面自然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再次,它是一种伦理理想。

伦理理想与社会理想似有重合之处,但前者其实是后者的方法论,是“教化”的具体化。道德人人可欲,因为人性向善,那它应该怎么在社会中落实呢?这就要求助于伦理规范伦理精神的核心是“仁”,二人,这个字说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感知自身所欲,通感他人所欲,哪怕在最消极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被伦理学视为黄金法则。

而在最积极的状态下,是任何时候都以道德伦理精神自范,“君子慎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明代张居正在(七贤咏叙》中云:“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空谷幽兰,无一人看见,也努力芬芳。道德伦理精神超越了社会,哪怕全世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也要守护和践行。

最后,它是一种天下理想。

推己及人的“人”,并不规定形貌差别、地域差别,没任何本质主义歧视,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闻道有先后”。所以它可以无远弗届,不分种族,不分国界,都可以携手向善一同建构更光明的未来。

这些理想的实现,都很艰难,甚至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大面积实现过,然而正因为艰难,才成其为理想。中国历代贤人君子,包括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无数革命英雄、科学英雄、企业英雄、社会英雄们,最宝贵的品质,就是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和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今日,科技与生产力飞速前进,谁又能说没有理想完全实现的一天呢?


九游会体育官网登录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九游会体育官网登录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