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21年1月6日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无论是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都是“压舱石”,必须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任务交汇和过渡期,坚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对现有帮扶政策要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全面”的大文章。现阶段,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七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是任务书,也是路线图,必须认真抓好落实。以顶层设计统筹各项工作,以协同推进汇聚强大合力,才能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全面推进上取得扎实成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乡村振兴宜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21年1月6日
作者:何翠云
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确,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群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应充分重视乡村振兴中人的因素,首先应激发人的主体性,吸引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
乡村生活对于城市人群来说,其吸引力在于旅游、食品安全、绿色生态以及自然生活方式的回归等。如何吸引城市人群对于乡村建设的热情呢?近年来,一些地方做出不少探讨。如随着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推出,以四川省泸县为代表的试点地区探索宅基地共建共享模式,吸引社会人群、资金等参与投资一些贫困户宅基地的住房建设,以解决一些农村住房问题。近年来乡村民宿也是较热的概念,吸引了很多城市人群走进乡村、了解乡村,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特色有机农产品的销售。
乡村振兴,对离家在外打工的人群来说,就意味着返乡就业、创业的机会。因此,对于返乡创业,政府应及时出台具体激励政策。激发返乡人员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要充分保障其基本利益,特别是相应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及时配套到位。有了基本的保障,就有了更好生活的希望,就具备了积极性与主体性。此外,乡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乡村振兴,对于许多离乡不离土的“城市移民”来说,是一种重回故里与反哺家乡的驱动力。如何激发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每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些能人、贤达,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将一些合适的资源与机会引进家乡。2020年国家出台政策,城市户籍子女可继承乡村父母的住房。此政策或将促进一部分城市居民反哺建设家乡的热情。但具体到实际,仍然需要多一些接地气的推动措施。
乡村振兴,对于社会闲散富余资金来说,也是一种投资机遇。如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造、乡村规划设计以及乡村数字化建设等。如何激发民资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甚为重要。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因此更要激发青年人的参与热情。如新一代职业农民,常常是秉持着回归自然、热爱乡村、具有艺术审美情趣以及新潮文化的生活理念。乡村建设对于青年一代,或许更是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潮流的引领。因此需要解除传统或环境体制因素的束缚,给予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足够的政策空间。
目前我国农业户籍人口仍有7亿多,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一部分人口必然走向城镇化。因此,乡村振兴不能孤立开来,而更应从“三农”问题、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振兴等多角度来整合思维,统筹规划才更为全面。
乡村振兴,是一个跨时代的大命题。没有乡村的振兴,也难产生可持续的内需驱动,难以形成双循环的经济格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呼唤,宜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主体性与积极性。